內容簡介
經濟傾中安全靠美?
中國崛起如何影響亞太秩序與兩岸關係的發展?
台灣的內外處境,已面臨必須決定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!
前國家政策研究院研究員
前民進黨政策會重要舵手
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
東南亞與兩岸三地華人經濟專家
──顏建發長年觀察研究──
2010年,中國正式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
然而與此同時,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與衝突也逐漸加深。
台灣,被迅速編入中國的政經體系;台灣,也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牽制中國擴張的樞紐。
在亞太與兩岸關係,台灣能有多少選擇,能選擇的又是甚麼?
本書由兼具實務經驗及理論背景的兩岸政經研究者顏建發撰寫,作者透過長年觀察,發現在經濟上依賴中國、安全上依賴美國仍是目前的現實狀況,但執政者必須具備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的長期盤算與布局,為下一代人營造空間與機會。
在這條路上,「民主認同」是台灣應該堅持的理念。台灣需要在民主規則與運作上尋求精進,以此為基礎,建立一個新的命運共同體,為我們的未來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!
本書特色
1.前國家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暨前民進黨政策會重要舵手顏建發,兼具理論與實務,剖析台灣的未來!
2.本書榮獲趙春山‧林濁水跨黨派一致推薦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顏建發
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,加州柏克萊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,日本慶應大學、一橋大學短期研究。曾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、民主進步黨政策會主任、民主進步黨中國部主任、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、主委。現任職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,曾兼任國際合作處處長。
主要專長為兩岸關係、中國的大國關係、中國的政經發展、東南亞華人經濟。
譯者介紹
目錄
推薦序/趙春山
推薦序/林濁水
第壹章 緒論
第貳章 亞太經貿新秩序的成形與瓶頸
一、1997 亞洲金融風暴
二、2001 年美國遭受恐怖攻擊
三、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
四、中日韓FTA+RCEP vs. TPP
五、中國經濟發展所遭遇的政經難題與瓶頸
第參章 中國與周邊大國的政經關係
一、中美關係
二、中歐關係
三、中日關係
四、中國與東協關係
五、中印關係
六、中俄關係
第肆章 圍堵中國擴張的海上結盟
一、東海的對峙
二、南海的對峙
三、印度洋的潛在緊張
四、美國的角色與立場
第伍章 中國尋求突穿的脆弱環節與民進黨的邊緣化:2000-2008
一、江澤民「由緊趨鬆」的對台政策
二、江澤民「由鬆趨緊」的對台政策
三、胡錦濤「硬的更硬,軟的更軟」的對台政策
四、紅藍聯手制綠
第陸章 中國將台灣編入其政經體系的努力:2008-2012
一、紅藍大交往
二、草根統戰
三、北京聯合泛藍政商勢力壓制台獨的策略
第柒章 國民黨扈從中國的機會與風險:2012-2016
一、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與進程
二、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之理論與實踐
三、馬英九對內外所開展的戰略佈局
四、北京對馬英九政策作為的回應
五、開展兩岸關係馬英九所面對的挑戰
第捌章 亞太與兩岸的政經格局與台灣的選擇
一、亞太政治情勢
二、亞太經濟情勢
三、兩岸的政經發展格局
四、台灣的危機與風險
五、台灣的戰略選擇
第玖章 結論
參考書目
自序/導讀
推薦序一
趙春山
顏建發博士是我多年好友,他說話慢條斯理,看起來十分「溫良恭儉讓」。建發兄學而優則仕,曾在民進黨執政時短暫擔任公職,但我們一直保持長期聯繫。雖然建發兄和我政治立場不同,但都能理性討論彼此共同關心的問題,並且尊重對方不同的意見。就因為擁有這樣的互信,當建發兄邀請我為他的大作發表讀書心得時,相信他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,知道我會雞蛋裡挑骨頭,因此客氣地請我可以不客氣地給他「批評指教」。
以「台灣的選擇」作為主題,或許因為作者判斷,台灣當前的內外處境,已面臨必須決定「何去何從」的關鍵時刻。建發兄從學術的觀點,對於各種環境因素做了精闢的分析,其中包括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,美國再平衡政策牽動的亞太新秩序,以及台灣政黨輪替對兩岸關係的影響。建發兄的分析相當客觀,他認知到中共改革開放後取得的重大成就,並且從歷史社會學的角度,提出了中國大陸經濟條件改變後,可能引發的一些社會問題。對中共而言,這是一個際遇與挑戰並存的時刻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出檯的龐大深化改革方案,顯示出「習李體制」旺盛的企圖心。無論今後中共改革成敗如何,都會影響到台灣的選擇。
同樣地,對於中國大陸周邊國家而言,中共崛起也讓它們產生了際遇和挑戰並存的矛盾心理。周邊國家覬覦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;但伴隨的卻是對「中國威脅論」的疑慮。建發兄從「圍堵」的觀點,分析美國再平衡政策對亞太國際關係的影響。但因美國與中共一直存在一種「既聯合、又鬥爭」的關係,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突出他們之間的「對抗面」,而忽略了其中的「合作面」。美國今後是否出現再平衡政策的「再再平衡」?中共構建「新型大國關係」的主張,是否讓美中關係產生質變?這些都是未知之數。目前斷言亞太秩序會呈現何種面貌,可能言之過早。
影響台灣的選擇,關鍵還是我們自己。遺憾的是,認同問題和政黨惡鬥,不但窄化了我們選擇的空間,也虛耗了我們選擇的籌碼。想想看,台灣如果不能自我定位,又如何能為兩岸關係定位。事實顯示,台灣內部曾長期存在「不知為何而戰」的困惑。
影響所及,台灣一度陷入邊緣化的危機,甚至走過一段自我孤立的道路。建發兄身歷其境,對此必當有所感觸。所幸,國民黨重新取得執政地位後,馬英九總統以憲法為依據,確定了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,並從正視現實的角度,採取了兩岸和解和活路外交的策略手段。不可否認,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,目前都是處在最佳的狀態。
建發兄在本書結論中認為:「經濟上依賴中國,安全上依賴美國,這仍是目前乃至未來相當時間內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。」這樣的判斷符合現實,只是,我們必須建構的是兩岸互利共贏的經濟關係,而非誰讓利給誰的依賴關係;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也非止於安全的層面,還應包括雙方共同享有的價值、制度和生活方式。
最後,感謝建發兄讓我擁有對他大作先睹為快的機會,也佩服他有接受逆耳忠言的雅量。根據報導,民進黨內部正在進行大陸政策的檢討,我們期待其中包含了諸如建發兄這樣理性的聲音。在台灣,只有理性面對,才能進行藍綠溝通,才能做出符合全民利益的最佳選擇。
推薦序二
林濁水
建發君說,他1990 年開始投入中國研究的領域。1990,這時間再湊巧不過了。從這一個
留言列表